毛主席和周恩来互相成就,为何偏偏是毛主席离不开周恩来?|书法家|军训

体育作者:admin日期:2022-11-23点击:43

迟到的相识

毛泽东和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干部,他们的相识应该是在建党的前后。但事实却是,他们在建党近5年的时候才第一次见面。

1921年,毛泽东作为党的“一大”代表之一,在“三大”上被选为中央局秘书,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。

而另一边的周恩来在遥远的巴黎担任旅欧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,从事共产主义运动。



1924年9月,周恩来回国来到了风暴的中心广州。而此时的毛泽东就已经离开广州到达上海。

命运似乎好像在捉弄他们一样,总是在错过。但命运的神奇之处在于,不管他们错过多少次,总会兜兜转转相见。

1925年七月,周恩来来到上海参加党的四大,毛泽东则因为工作太过于劳累请假回到了湖南。

1925年9月,做了几个月的休整后,毛泽东也来到广州,而周恩来刚刚率领广州革命政府军队开始第二次东征,在潮汕一带开展革命工作。

1926年1月,国民党二大召开,毛泽东和周恩来参加时才第一次见到大名鼎鼎的对方。不过,当时的两人算不上有多么深的交往。



但在之后的“中山舰事件”中,两个人却有相同的判断,同时也在这起事件中开始了两人深厚的交往。

1926年3月20日,蒋介石制造了“中山舰事件”准备对中国共产党发起突袭。

当时汪精卫掌控着国民党的政权,蒋介石没有实权只掌握着第一军,但第一军的大部分干部也都是共产党。

而对于蒋介石接下来的下一步行为,周恩来也早已看出了端倪,于是在3月17日就去到广州寻找蒋介石一探究竟,确定自己的判断。

他发现蒋介石的神色很不正常,同时也发现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来往密切。周恩来隐隐察觉蒋介石很可能会有动作,于是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当时兼任苏联顾问翻译的张太雷。但苏联顾问团却并未重视这件事。



就在事情发生的当晚,毛主席也察觉出了此时的变化,立即赶到苏联军事顾问团的住所,向代理团长季山嘉提出建议,立即动员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质检委员,秘密电令叶挺开会,向蒋介石讨伐。但仍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。

于是,毛泽东又辗转来到了 国民大革命第二军副党代表李富春家里了解情况,不曾想却意外遇到了周恩来。周恩来回忆说:

“我在富春家遇毛,毛问各军力量,主张反击。……我听了毛的话找到了季山嘉,他说不能破裂。”

通过这件事,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交往开始密切起来。



第二年夏天,周恩来还在毛主席的邀请下,参加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课,与此同时,毛泽东也来到黄埔军校进行讲演。

而在此后漫长的革命旅途中,两人也一如既往,对一些重要的事有着默契的见解。这种默契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越来越深。

毛主席最离不开的是周恩来

有人曾说,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正是有着毛周之间的密切配合,才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事实上,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确是密不可分的。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,常常有两人并称的说法,比如太平天国的洪杨,戊戌维新运动的康梁,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的“南陈北李”等。

两个人中总有以一个人为主,另一个也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,他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的。



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,没有毛周这样的说法,但两人之间的密切是众所周知的。

毛泽东是起着主导作用的,对此邓小平也对毛泽东的作用说出了一句非常客观的评价,没有毛主席,也许我们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。对周恩来,我们也可以这样说,如果没有毛泽东,也不会有今天的周恩来。

虽然在青年时代,周恩来是非常优秀的青年才子,但正是在毛泽东正确地领导下,才有了能施展拳脚的地方。

因此,一位中央领导也曾说过,毛主席最离不开就是周恩来。



当然,尼克松的看法也和别人的想法一致。在毛主席和周恩来各种会议上的讲话记录和文章中,我们也能够明显地看到毛是在统筹全局,提出大致的方针,而周恩来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执行,细致周密。

不过,这也并不代表毛主席做事情不注意细节。当然,周恩来也绝不止起一个执行作用的人。

周恩来除了总理这个身份之外,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身份,他是一个军事家,更是战略家,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也有着重大决策能力。

比如在1924年在法国时,谈到“国民革命”和“共产主义革命”的关系时,说道:“不走第一步,何能走到第二步?”



这也说明了他对于中国革命有着清晰的认知,在这之后,推动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过程中,周恩来对于党的许多重大决策也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见。

党内对于周恩来的军事能力是非常肯定的,一位中央领导在看了《周恩来传》之后,认为对周恩来在军事上,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包括三大战役中所起的作用,没有充分反映出来。

当时的周恩来是军委副主席、代理总参谋长,应当要说明他在这些战役中的贡献。对此,邓颖超也承认,周恩来在陕北时期实际上是总参谋长。

许多作战方案,包括以后朝鲜战争时期的作战方案,都是他先拟好了送给主席看,由主席批阅,或者他先找主席请示,谈好之后,再由他来落实。



虽然后来留下的档案中,关于一些重要的战略决策大多是毛主席起草的,但这也不能说明重要的决策没有周恩来的参与。

据一位同志所说,他们每天收到的军事电报,一般都是先送给周恩来看,之后周恩来再去找毛主席,两人一起商量。做出决定之后,重要的文件就由毛主席亲自动手起草,细致的地方则由周恩来处理。

除此之外,在外交方面,毛主席这样伟大的政治家,也离不开周恩来这样优秀的外交家。

毛主席在与外国领导人谈话时候比较喜欢谈论大的方向、战略、原则,谈话内容无拘无束,海阔天空,尤其喜欢与对方谈论哲学。



但外交问题并不是仅仅靠这些能够解决的,要想打开外交局面,发展对外关系,争取实现有利于我国的国际环境还要对国际事务了然于心,在外交领域能在把握战略方向,又能深入问题的细节。而这些没有周恩来和外交人员的努力是远远做不到的。

对此,毛主席也对周恩来的外交能力给予了肯定。1957年,毛主席在第二次访苏时与赫鲁晓夫谈话中就曾说到了周恩来。

当时,毛主席说他要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了,赫鲁晓夫好奇地询问谁是接班人,毛主席说了刘少奇、邓小平两个人。不过,他也谈到了周恩来,他这样说道:

“这个同志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,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。他是个非常精明情感的人,有弱点能自我批评,是个好人。”



外交上能达到周恩来这样的境界,几乎没人能做到。

那么周恩来又是如何做到的呢?这不仅仅包含着周恩来多年的经验积累,他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,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,能写文章能指挥军事,堪称全才。而在外交方面,达到了全党全国无人出其右而享誉全世界的地步。

更重要的是,周恩来对于自己辅佐毛主席,也是有意识扮演陪衬的角色。曾有人问他为何不做些理论方面的工作。

周恩来对毛主席忠心耿耿,绝对不允许别人说这样的话,他反驳道:

“这么大的一个国家,有那么多具体的事,总要有人去管它,我多管些这类事,就可以让毛主席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一些更大的问题。”

由此可见,周恩来是甘愿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上,他对毛主席的钦佩是发自内心的。尼克松的一句话也证实了周恩来的想法:周恩来总是小心翼翼地把聚光灯的焦点只对准毛泽东一个人。



毛泽东的思想比较博大深邃,有时候讲话别人也很难从字面上理解他,准确把握毛主席的意思。但周恩来却能做到心领神会,并周密落实,这样的默契是在两人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。

两人在工作上如此契合,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然而,在私下里,他们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的。


下一篇       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