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还能留住吗?网传韦东奕从北大离职,能力不足要去国外深造?|名校|高校|学校

体育作者:admin日期:2022-12-8点击:41

曾经有人畅想过,如果将所有知识和真理都封存在一张芯片内,然后平等地发给每个人,那可能所有人都能成为名师,国内的学生也不用经历高考,就能进入清北这样的学校。

有人反驳这种统一知识的畅享,因为知识是不断升级创新的,学生在学习中成长,即使是天才,比普通的同学思维更快一步,也不能略过学习的过程。就像清北一些少年班一样,那些没经历过高中的学业,直接进入清北的同学,好像后来的发展并没有一鸣惊人。

使唐僧成为唐僧的,并不是那坨经书,而是取经之路。每一个在求学路上执着追求的学生,都是值得尊重的,在北大有一个“宝藏”,就是韦东奕。学生想要尝试他的课程,积极参与选修,但有些天才似乎只能远观,深入了解之后,会发生让人幻想破灭的情况。



网传韦神从北大离职,能力不足要去国外深造?

在一些著名的高校内,学生走路的过程中偶遇学术界“大牛”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,韦东奕最初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,不是因为他奥林匹克竞赛的优秀成绩,也不是他在北大当助教的身份,而是那段名不见经传的采访。

有了那段采访,人们开始想要了解这个手拿矿泉水瓶和馒头的大神,究竟是怎样一种人?于是人们开始跟到了他的生活以及课堂上,北大校内的同学为了见证这位助教的风采,特意去选修他的课程。



甚至外校的学生也故意来到北大的食堂偶遇韦东奕,这个看似稚拙的年轻人,原来是隐藏在北大校内的数学天才,有校内的学生学了他的课程,只愿自己高考600多分,听他的课,却是云里雾里。

学生学不明白,迷迷糊糊,一方面是课程的内容太高深,或许学生能力不足,另一方面也是授课教师的问题,“缺乏趣味性,不跟学生互动”,这也是很多同学吐槽韦神上课的点。



好像人们都习惯了造神,然后又想看着高高在上的人再重重的摔下,所以当他在数学研究上没有更多的进步时,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,如今还有网传韦东奕从北大离职,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,很多学生退课了的缘故?

还有人说他要去国外深造,于是引申到北大还能留住人才吗?真正意义上的老师,如果将心思用在打磨课程之上,了解授课方法,懂得和学生互动,其实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心。



可韦东奕不同,也许他的数学研究陷入了瓶颈,尤其是在突然出现的张益唐面前,张老师解开了世界级的数学难题,这个时候韦东奕只能坐在讲座的第一排,耐心听讲。他从出名到被质疑,那究竟是个人的能力问题还是高校教育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呢?

国内名校的培养模式弊端显现,人才还能留住吗?

是否离职也许只是一种猜测,韦东奕曾经说过不想去国外深造,即使有国外的名校向他抛出过橄榄枝,或许英语能力是一个门槛,而他需要的也不过是一个能安安心做研究的一隅之地。



近年来,清北这些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,毕业后的选择让很多人认为是给他人做了嫁衣,非师范专业出身的毕业生,想留在高校内任教,得拿出一定的科研水平来,虽说国内的科研环境在逐渐改善,但对一部分同学来说,还是有束缚的地方。

学生们为什么去那几所城市的几所名校里就读?还不是因为在这样的名校里有顶尖的学问和老师,还有做学问的环境,但是毕业后出国去发展,似乎还是看中了那近在咫尺让人眼红的高薪资。



现在的教师行业这么卷,能留在北大任教,已经是不可多得的机会,对于韦东奕来说,如果自己的研究一直没有突破,授课能力也得不到提升,或许在学校内的价值就逐渐降低,当一个助教边上课边做研究,这也并非长久之计。

笔者还是觉得学校应该给这样的人才足够的保障,考核的标准也应该更多元化一些,那些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老师受到学生喜欢,学校会开出可观的薪资。而缺乏一点幽默感,讲课全是干货,一门心思做研究的老师,也不应该没有发展平台。



今日话题:你觉得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哪一个更重要?(图片来自网络,侵权可联系删除)


下一篇       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