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“抵沪要求”新规出炉,或引起全国“效仿”?对此你怎么看?|病毒|大众|核酸
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,这一年之中,各省几乎都经历了疫情反复的冲击,为了能够更好地守护居民的人身安全,很多地方频繁开启了全民核酸检测、城市静态管理等必要措施,居民出行受到限制、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,人们不禁发问“何时是尽头”!
眼见着2023年就要到来,学生放假、务工人员返乡浪潮也将掀起,在庞大的人员流动中要如何避免新冠疫情的大爆发,成为各地必然要参与的“防疫考试”。在适当防疫、适度放宽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当下,上海“抵沪要求”新规出炉,可能引起全国“效仿”?对此你怎么看?
疫情影响波及大,防疫政策何去何从
从2022年11月份开始,关于疫情防范宽松度到底应该如何把握这件事,逐渐成为了大众热议话题。不少人认为当前的病毒传染性虽高,但病毒的危害性却并不大,甚至有很多轻症患者能够实现感染后的自愈,不用经过特别治疗,因此是时候应该放宽防疫政策了;也有一些人认为,疾病病毒的危害性降低,但会对身体产生何种影响仍不可知,有效防疫能够避免感染,降低健康风险。不同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防疫措施的思考,就有了不同的意见和想法。
例如一些有着房贷车贷压力的人,不希望因为严格防疫而导致自己的工作中断,更不希望因为工作中断而出现资金困难,对于他们来说放宽防疫政策是生活所需。
再比如一些正处于高考、中考关键时间点的学生,他们希望能够回归课堂与老师面对面交流,遇到问题能够有人及时帮助解决,也能够避免上网课所导致的学习懈怠。对于家长来说自然也希望孩子能够正常上学,避免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带来影响和困扰。
当然也有一些人不愿意过早放宽防疫政策,生怕自己免疫力低下的父母或是孩子感染新冠病毒。三年的防疫经历,让太多人处在左右为难的纠结中,不知道该如何选择。
在兰州核酸检测数据造假问题爆发后,关于适度防疫的探讨变得更多了。面对大多数民众希望能够放开疫情管理政策的需求,已经有城市率先制定新规,调整疫情防控强度,为人们的自由返乡、自由出行开启“实验之门”。
“抵沪新规”已出台,或将引起效仿潮
考量到疫情形势、病毒毒性变化影响以及社会生产生活需求,我国目前已经更新出台了20条防疫规定,未来国内城市将会陆续落实相关疫情防控新规定。
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之一,上海走在了各项政策制度的前端,率先出台了符合上海城市防疫实际情况的“抵沪新规”,新规内容共包含20条。根据新规可知,上海考量到当前病毒毒性并不大、出现重症的概率并不高,因此在未来的防疫工作进程当中将会尽量避免全城静默,努力推动全面复工复产,落实精准疫情防控。
对于外来抵沪人员,采取密切关注,这些人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核酸检测,在进入城市公共场所时需要提供当地健康码。在未进行核酸检测之前,不得随意进出上海市公共场所。刚刚抵沪者落实执行三天两检政策,且需要在抵达上海5天之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,以此严防外来输入新冠病例。
眼见着“抵沪新规”在严防死守和适度放宽之间找到了平衡点,已经有城市开始效仿,借鉴了上海的防疫政策新规,陆续发布相关的防疫政策措施,努力在不影响当地生产生活步调的前提下,让新冠防疫仍可控。
想必在新的20条防疫相关规定的指导之下,越来越多的城市能够掌握疫情防控的宽松度,将老百姓健康与城市发展放在天平的两侧,找到平衡点,做到精准防疫不扩大。
结语
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还在保持着动态清零的防疫原则,而上海已经制定了抵沪新规,在满足大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情况下,适度的放宽防疫政策,让防疫更有度,避免一味紧缩防疫给城市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阻碍。经历了漫长的3年防疫,已经有不少民众身心俱疲。对于大众来说,上海的抵沪新规,让人们看到了防疫的新曙光,也让更多人相信,不怕病毒、自由出行的日子就在不远处。